最新资讯
智能硬件敲开制造业大门,难吗?
来源:
彭昭:智能硬件跨界到制造业,你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安哥:我看是这样子,现在中国正在走向一个从工业2.0到工业3.0的过程,工业4.0的愿景是直接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逆向完成生产,目前还做不到。我们现阶段能够做到的是工业3.0,批量产品订单到达厂家,系统将订单自动分配到各个产线的机器上面,各个机器自动按照订单生产,公司老板可以直接看到整个生产的实时情况。现在洗衣机的流水线、电视的流水线等等,都在往工业3.0转型。工业上的物联网,就起到纵向打通企业生产环节的作用。
工业控制离不开4样东西:控制命令、状态回馈、报警输出、参数设计。所有工控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是Modbus还是Profibus,现场总线把所有设备连在了一起,再通过WiFi跟这些总线打通、跟设备打通。我认为智能硬件和制造业的结合,就是靠这4样东西来完成。
其实智能硬件跨界到制造业,在某些领域已经突破了多年,比如电梯。电梯属于传统工控,以前大家认为电梯跟智能硬件没有关系。当电梯困人的时候,最及时的不是由被困人求救,等着人家来解救你,最及时的是电梯知道自己故障了,自动通过WiFi把故障信息发到该区的营救维护队。这样第一时间减少当中的流程和环节。正常运行时,电梯运行的次数、使用率、故障率等相关数据也会自动上传云端,目前都是上亿体量的公司在投入电梯物联网应用。
制造业很大,智能硬件还只是在一些节点上的突破。因为可靠性等问题,对于一些在传统工控场景来说,是有技术壁垒的。这个需要玩IoT,玩智能硬件的这群朋友协助制造业进行方案改造。这是我的简单看法。
彭昭:制造业哪种场景最适合智能硬件的应用?
安哥:传统的组网方式是通过工业以太网的网关完成,它其实是有壁垒的,存在物理壁垒。实际上更方便的监控渠道是改进HMI这个环节,通过智能硬件去改变,有很大的潜在机会。哪怕是生产一台很小的缝纫机,原来如果想了解一天生产了多少台,要通过生产的指挥者才能知道。但是现在不一样,通过生产企业的私有云,可以让企业老板随时随地监控到公司的任何生产情况。这些要通过智能硬件平台来做。
之前提到的工业控制的4样东西:控制命令、状态回馈、报警输出、参数设计,智能硬件都可以满足,但是要看使用等级或者安全等级。有些场景安全等级高,就不可以用智能硬件。但在很多场合智能硬件可以应用。毕竟这种应用是分层级的,如果说智能硬件可以覆盖整个企业,也是不现实的。但是制造业这么大,难道没有智能硬件的应用场景吗?会有的,很多细分领域可以用。
比如刚才我提到的把智能硬件用在监控方面,完全没有问题,这是非常大的一个业务增长点。智能硬件是一个载体,可以用在很多应用上面。智能硬件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新的链路,催生新的应用场景,完成原来没有的功能和扩展。有了智能硬件这个新的链路层,后续应用就像APP的开发,可以设计各种现在没有的适合制造业应用的APP,这就是新的业务点。
彭昭:类似的这种应用多吗?
安哥:很多很多啊,铺天盖地的。制造业领域智能硬件的发展潜力很大。我再举一个例子,比如AGV小车,AGV正在通过智能硬件往WiFi通讯转型。智能硬件能解决很多原来工控里面解决不了的事情、或者简化原来的事情。
可能会有人认为智能硬件不可靠。现在WiFi模块等产品已经是成熟的智能硬件元件,WiFi和蓝牙这些技术也在持续成长,从民用级变成工业级,现在的转变已经算是比较快了。WiFi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很高,不同的领域,适用不同的设备,智能硬件没有被使用的领域并不能代表智能硬件不可靠。在我看来都很可靠。我做了这么多年的工控,可靠性我觉得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就是看你如何看待可靠性。有些设备上的组件是不能间断运行的,有些组件是可以支持复位的,有些组件是可以重启的。工控领域是分等级的,不是所有的设备一定要达到统一的可靠性。
彭昭:接下来智能硬件在制造业如何演进?
安哥:在我看来工控已经到了一定的饱和期,没有智能硬件这个领域突飞猛进。接下来会是做法不同的两套演进过程,智能硬件去改造传统工控是一条路,传统的工控企业也会在他们原有的产品体系上加载智能硬件,最终有可能在某个点交汇,但这需要时间。
工控产品的商业模式和消费电子不同,这点需要做智能硬件的人去理解。消费电子追求的是出货量足够大,越大越好。但是工控产品做不到,工控产品的特点是单个设备利润高、服务和维护也是收益的一部分,所以工控产品重视售后。智能硬件可以帮助工控产品减少售后成本,这也可以是应用场景之一。消费电子大概先于工业电子5到10年的样子,你做的智能硬件也许在5-10年之后才会在制造业大范围使用,得做好心理上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