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实体经济越强“互联网+”竞争力越大
来源:
近日,李克强总理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会上的一段对话引人深思——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介绍,共享单车“主要是运营方式的革命,属于互联网+交通工具。”总理笑着说:“是啊,没有载体,光有虚拟的肯定不行。总不能在网上骑自行车吧?”谈笑间,传递出我们对于互联网+实体经济的清晰认识。
当下,互联网+实体经济蓬勃发展,催生出更多可能。就以颇为红火的共享单车为例,这一新兴服务,至少带动了160万辆自行车的制造生产。有生产自行车零部件的上市公司因之股票涨停,有外媒惊叹“中国正重新成为自行车大国”。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进程中,互联网前所未有地激活了传统业态,大有画龙点睛之效。如今,中国经济面临着转型升级,移动互联网这一新鲜变量,蕴藏着巨大的创新驱动力。让互联网+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应有路径;而探索恰当的融合方式,则是一项大课题。
在互联网+实体经济的两侧中,实体经济始终是基础性的一侧。数据、代码再强,也不能生产出真实的东西;互联网带来的革命再大,也只局限于流通、服务环节,不可能做出“无米之炊”。另一方面,如果实体做得不好,互联网再怎么改造渠道、提升服务,也只能是“空中楼阁”。诚如总理所言,不能在网上干的事情,还有许多。说白了,“互联网+”只是“0”,而实体经济才是“1”,至于二者融合之后的位数,都是从这个“1”生发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便是“互联网+”时代,实体经济仍是竞争之本、发展之基。
做强做大实体经济这个基础,尤其需要政策的保驾护航。在日新月异的形势下,保持定力显得更为关键。关于虚实经济的争论一直存在,就当下现实来看,出于资本天生的逐利性,虚拟经济吸引了更多资源,“脱实向虚”的苗头值得警惕。一直以来,我们国家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以其支撑起了国家民族发展的坚实骨架。在这个大变革的阶段,就更得拿出政策定力,既不能跟着资本跑偏,更要传递正确导向。2015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显示出“十年磨一剑”打造制造业强国的决心;前段时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环境,实在举措不妨更多一些。
无论哪个阶段,发展最坚实的基础都在于强大的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水平越高,经济实力就越强,抵抗风险的能力也越强,这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硬道理。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对实体经济既是压力,也应当成为动力。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以稳定给力的政策护航,实体经济定能不断壮大,中国定能迎来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