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砥砺奋进的五年 • 信软司司长畅谈五年来分管领域取得的成就、做法和经验
来源:
信软司:融合创新协同推进 推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 谢少锋
党的十八大以来,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七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五位一体发展,按照部党组的统一部署,围绕中心,创新方法,以服务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为目标,以两化融合为根本途径,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为核心,以推进工业信息安全为前提,以发展信息消费为引擎,推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主要成绩
一是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两化深度融合是工信部的立部之本,是全系统的共同责任。截至2017年9月,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51.8,比2012年提升6.7;进入两化融合集成提升与创新突破阶段的企业比例达19.3%,比上年提升1.5个百分点;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63.2%和34.1%,较2013年分别提高了11.3和7.1个百分点,带动企业精准制造、柔性制造、敏捷制造能力大幅提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不断涌现,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产品供给能力、解决方案研发能力持续提升,培育出一批面向垂直行业和细分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双创”平台普及率超过65%,规模以上企业应用工业电子商务比例达55.3%。
二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健康发展。软件是网络信息技术的核心和灵魂。经过全行业共同努力,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从2012年的2.5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4.9万亿元,年均增速高达18%。2017年1至8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3.4万亿元,同比增长13.8%。软件名城示范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业务收入合计占全国比重近60%。创新能力大幅增强,2016年软件著作权登记数量达40.78万件,是2012年的2.9倍。软件企业数达到4.28万家,比2012年增加了1.45万家。2016年中国软件百强企业共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220亿元,是2012年的1.8倍。
三是工控安全管理体系日渐完善。工控安全是国家实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近两年,组织发布了《工控安全防护指南》《工控安全防护能力评估工作管理办法》《工控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指南》等系列文件,工控安全政策体系初步建立;指导成立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和联盟组织,着力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构建支撑服务平台;持续开展年度检查,“以查促改、以查促建、以查促防”检查机制基本形成,检查方案、手段、工具实现标准化;启动风险报送与通报试点工作,联防联控风险监测预警体系逐步建立;不断完善基于智能制造、能源等重点行业典型特征的仿真测试环境,工控安全风险态势感知手段逐步丰富,漏洞挖掘、事件分析能力显著提升。
四是数字经济蓬勃兴起。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家居、个人穿戴、医疗健康等新型智能硬件层出不穷,移动支付、分享经济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信息消费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也成为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的力量源泉。2016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6.1万亿元,交易额约占全球电子商务零售市场的39.2%。信息消费规模由2013年的2.2万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3.9万亿元,年均增幅高达21%,为同期最终消费增速的2.4倍。2016年云计算骨干企业收入均实现翻番,在大规模并发处理、海量数据存储、数据中心节能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主要做法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先后推动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和《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国发〔2017〕40号)两个国发文件,编制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两化融合、大数据产业3个“十三五”发展规划,出台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制造业“双创”平台、工业电子商务、工控安全、云计算、软件名城等10余个政策性文件,引导地方出台了200多个配套措施文件。
二是坚持标准引领。指导制定并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和《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两项国家标准,累计完成9项国家标准立项,3项国际标准立项,实现了两化融合领域标准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信联盟的首次独立提出和成功立项。截至2017年9月,推动近6000家企业开展贯标,达标企业超过1100家,指导7.6万余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印发《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化工作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制定发布信息技术服务、云计算等领域国标10余项,超过500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运行维护服务标准体系并通过评估。以团体标准为切入点,开展区块链等新兴领域标准工作模式创新。加强与国际标准机构对接,争取TC307接口承接工作,提升国际标准制定话语权。
三是加强行业监管。形成工控安全风险通报机制,向试点单位及时发布预警;2017年上半年,完成5377个工业企业的33979个重要工控安全检查;遴选电力等6个重点行业开展工控安全预评估,检验了《工控安全防护能力评估工作管理办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稳步推进电子认证服务行政许可及行业监管,联合发改委出台《关于在电子认证服务行业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开展粤港、粤澳电子签名证书跨境互认工作。截至2017年9月底,全国有效电子认证证书持有量约3亿张。组织开展软件正版化检查和新出厂前正版操作系统预装监管,推动建设一批产业创新平台,基本形成覆盖全国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
四是注重上下联动。持续推动软件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从事前审批转为事中事后监管,简化企业申报手续,降低企业成本。软件名城和创建城市先后出台创新性扶持政策60余项,涵盖财税、投融资、创新、人才、市场培育等内容。以激发制造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为主线,以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为抓手,不断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支持移动智能终端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北斗在消费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推广,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五是开展典型示范。围绕要素汇聚、能力开放、模式创新、区域合作领域,遴选117个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聚焦工业云、工业大数据、信息物理系统等领域,实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面向产业合作、示范园区、人才培养和标准化领域,遴选了31个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持续组织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示范,累计遴选试点企业2408家,示范企业50家;推动工信部与广东省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展珠三角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城市带、国家级大企业“双创”示范区建设。推进信息消费试点示范,2013年以来组织遴选了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104个、示范城市25个、信息消费创新应用示范项目60个。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推进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的金融合作协议》,遴选出100个前景较好的示范项目。
六是汇聚行业力量。组织上百场(次)政策规划宣贯培训,主办中国国际软博会等多个大型展会,召开全国信软工作座谈会等多个全国性会议,指导各地开展两化融合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深度行、信息消费城市行,推动成立10多个行业联盟,进一步统一思想,汇聚力量,形成合力。
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正步入加速创新、快速迭代、群体突破的爆发期。下一步,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谋篇布局、创新方法、汇聚力量、推动发展上更下功夫,多干实事,多求实效,为实现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