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知识
王安耕:怎样理解“两化融合”、“智能制造”、“互联网+”的关系?
来源:
时间:2016-03-28 09:16:51
访问人数:1607
从2008年的“两化融合”,到“智能制造”,再到“互联网+”,这三个词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实际上,对此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我是这样理解的,“两化融合”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中央文件里,在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引起热议,经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工业化和信息化是一个很长的历史发展时期,但是,我们国家面临的问题是这两个历史时期的重叠,跟发达国家不同,他们有很长一段时间实现了工业化却没有实现信息化,但是我们国家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化就进入高潮,与此同时,国家的信息化已经达到一个高潮。我们面临的是先实现工业化再实现信息化还是两个一起抓的难题?最后中央决定走“两化融合”路线,即:信息化和工业化需要同时发展也要融合发展,简称“两化融合”。这是一个比较宏观的概念,在我们中国来说,“两化融合”是主体,经济中工业是主体,我们要首当其冲发展工业的“两化”。
“两化融合”强调信息化和工业化两者同时发展,而且要融合、结合的发展。但是它没有具体地讨论信息化要怎么发展?工业化要怎么发展?作为一个工业部门特别是我国的第二产业,同时又是第二产业比较落后的国家,工业怎么发展?两化融合只是它一个方面,工业本身该怎么发展?“两化融合”几乎没有涉及,至少在我参与的过程中,这个问题需要各个行业自己解决。《中国制造2025》回答了我们国家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制造行业比较落后,并指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从这一点上来理解我们的智能制造就比较清晰,工业是主体,制造就是工业化,智能就是信息化。这是第一点要讲的内容!
第二点要讲的“两化融合”这个口号比较抽象,不太好理解,很多领导包括工业方面的专家常常容易误解。对于工业部门的人来说,智能制造比“两化融合”更易理解。“两化融合”的另一个问题是工业化和信息化是两个发展阶段,大多数人容易将“两化融合”理解为是工业的事,其实是不对的,对于服务业也是一样的。服务业的“两化融合”工作比工业落后很多,比如说电子政务,智能制造是工业部门非常重要的行动口号,跟《中国制造2025》一样,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
第三点是“互联网+”,对于“互联网+”,我想说两点:一是“互联网+”跟工业部门的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的第四阶段是完全一致的。工业部门两化融合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起步建设、第二单向覆盖、第三综合集成、第四创新突破。我们当时对创新有两个理解:第一就是在第四阶段很多工作是你无法购买的,你必须根据你的行业你的企业来创新你的模式和你的工作流程,各方面协调才能做好。前面三个阶段都可以购买,第四阶段原则上是要进行创新协调,在这个意义上跟“互联网+”是一样的,创新协同一定是基于互联网的。“互联网+”是互联网企业提出来的口号,淘宝就搞这个买卖。工业企业怎么办?不能被动等着它给我+,要解决“两化融合”的问题,需要巨大的努力,这四个阶段缺一不可,也只有走到第四阶段才能取得“互联网+”。
有一个案例,国家大剧院要搞一个类似于“互联网+”的项目,它想跟高端客户互动,创造一种模式,我去做咨询的时候发现最大的问题就是它自己内部没有整合,财务有一套想法,营销有一套想法,计划搞另一套,我说你先把自己内部整合起来,问问自己到底想做什么东西,然后整体对外。综合集成没有做,内部各搞一套,这时候“互联网+”怎么实现?口号是没有用的,“互联网+”要运用到工业中,我看到被加的对象就是一个单个的,像滴滴打车那样,就是一个打车软件,那么一个企业最好的案例是什么?2008年,我去山东的时候第一个发现了山东红领,山东的经济委知道它但不知道有什么好,山东红领是真正的从最核心的功能做好后,想一门心思要加互联网,所以工业企业不是被动的等着“互联网+”,而是要像红领那样一门心思去要加互联网。
(作者为北京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兼两化融合专委会主任,本文根据在2015中国两化融合大会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