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知识
专家:信息化是扶贫手段,更是脱贫内容
来源:
时间:2016-03-31 15:03:56
访问人数:1594
当前,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正推动世界加速进入数字化、信息化社会,信息化能力已成为促进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资源。党中央和国务院2015年11月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其中特别提出要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体现了对信息化扶贫的高度重视。
但是,各级政府对此认识并不统一,不少政府部门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理解仍简单停留在“解决温饱问题”上,把信息化仅仅视为扶贫手段,而忽视了其作为脱贫内容的重要内涵。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重庆公司总经理郭永宏认为,国家应进一步明确把信息化列为扶贫手段和脱贫内容,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协调国家相关部委把信息化扶贫作为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要任务尽快进行全面部署,并纳入扶贫工作考核评价标准,进一步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惠农信息应用发展,推进“智慧农村”建设。郭永宏建议:
一是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广域覆盖的信息通信网络是推进信息化扶贫的基础。对农村地区宜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有线宽带+无线宽带”的方式。建议工信部加强对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划出一部分较低频段的无线频谱资源,用于4G和5G网络在农村地区的覆盖;同时协调农业部、住建部、商务部等相关部委指导各级政府,依托村委会、村级活动场所、农家店、便民服务社等场地,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设一批免费WiFi接入点,为农村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信息化支撑。
二是大力推广惠农信息技术及应用。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结合已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起到了节能增收等作用。例如中国移动在新疆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展农业智能滴灌试点,每亩可节水40%以上,作物平均增产25%以上,降低人工费用70%以上,增加农民收入400元/亩。因此,建议农业部积极整合12316、12396、12582等惠农信息资源,进一步推进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支持贫困地区结合实际发展特色产品,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商务部大力支持农村电商发展,确保“发展生产脱贫”的长期成效。
三是延伸城镇公共服务能力,借助信息化技术提升农村社会服务水平。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随着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城镇公共服务方面已经积累了一批应用效果较好、适于推广的项目,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快速向农村地区延伸。建议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借鉴“智慧城市”建设管理经验,推进“智慧农村”建设,从农村群众关注的政务管理、教育、医疗、留守家庭关爱等热点痛点问题入手,持续引入城市信息化建设成果,使城镇的优质服务资源逐步向农村延伸,实现均衡共享,持续提升农村地区的综合治理和社会服务水平,确保完成“到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
四是推进“三农”数据开放与共享,提升精准施策能力。建议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部委指导各级地方政府,依托政务云等信息系统和空间地理、人口、经济、建筑物等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加快推进“三农”数据的共享和分析利用,以支撑政府的扶贫工作决策,提升扶贫施策的精准度;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大对“精准推进”和“精准落地”的管控力度,确保各类补贴发放等过程公开、公正、透明,防止出现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挥霍浪费等问题。同时依托政务数据门户建设,加大非涉密“三农”数据的开放力度,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和资本加入扶贫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