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知识
“ 智慧人口红利 ” 浅议
来源:
作者:朱岩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成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
摘要: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传统制造业在中国的人工成本优势正在逐渐失去,很多学者也指出中国的人口红利时代已经结束。那么,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真的在新经济时代失去了人口众多的优势了吗?中国的人口红利真的结束了吗?在网络时代该如何挖掘我们的人口优势,使其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呢?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力图从互联网所带来的社会变革的本质入手,通过对比工业时代的“劳动力人口红利”,分析互联网时代由人口所带来的新生产力,并进而提出“智慧人口红利”的概念,探讨“智慧人口红利”的基本特征和价值创造的基本途径。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经济具有以人为核心的特征,当人与人连接在一起之后,会产生以“链接”为代表的一系列新生产力,从而创造出本文所定义的“智慧人口红利”。在这一人口红利驱动下,中国经济在互联网时代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关键词:智慧人口红利、共享经济、众包、互联网+
一、引言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在中国已经全面融入到社会与经济发展之中,古老的东方文明在互联网时代正在走出一条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发展道路。发展网络经济、共享经济,促进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全球视角来看,以制造工业品为主要特征的工业经济,正在面临困境,一批传统制造企业在经营上遇到了巨大困难,有些优秀的传统工业企业甚至已经倒闭,比如诺基亚、柯达等。而以苹果(Apple)、谷歌(Google)、脸谱(Facebook)等为代表的新经济企业,正在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从中我们不难看到,互联网的各种应用大大拉近了消费者与制造商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改变了商品的流通方式、改变了工业品的内涵。这种变化首先改变了需求侧,年轻人再也不是被动消费的群体,“参与”逐渐成为了新的消费特征;紧接着,在消费的拉动之下,传统产业的流通环节受到了巨大冲击,并进而影响了物流、金融等一系列的相关行业;消费模式与流通方式的转变,进一步促进了产品设计、生产、运营方式的变化,从而导致了传统行业商业模式的转变,并引发了这场遍布全球的产业革命。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因为中国市场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时至今日,超过90%的个人计算机、38%的智能手机(网易数读)来自中国,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虽然还称不上制造业强国。但在全球互联的经济环境下,就算是过去推动经济发展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近些年也已经荡然无存,而失去这一优势后,中国原来的低端产能的弊病暴露无遗。为此,2015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供给侧改革的措施,力图在互联网时代从供给侧快速提升中国经济的整体实力。但如何去产能、如何补短板呢?
如果一味沿着西方工业化、信息化的道路走下去,中国的经济有可能依然会按着西方设定的原有的经济循环发展,从而难于让我们去掉落后的产能。为此,我们必须打破原有的经济循环,让中国经济进入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新的经济循环中,树立中国在全球互联网经济新生态中的领导地位,从而才能让中国经济真正的领先全球。这个新生态需要我们从理论到实践都做好准备,寻找促进新生态建立的新生产力,并基于此来建立中国互联网经济的理论体系,用以指导我国经济生态的重塑和企业的转型。
本文通过分析从工业文明到网络文明生产力内容的变迁,指出人与人智慧的连接成为了一种互联网时代的新生产力,该生产力极大促进了劳动者的创造能力、并通过信息协同把人力社会的生产效率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连入网络的个体智慧越多,该智慧网络的创造力越大、其价值也越大。在这一意义上,中国的人口优势将充分体现在每一个个体的头脑连接之中,而不再是劳动力的成本低廉。当十四亿中国人能互相连接,必将创造一个完全不同的华夏经济生态,并进而影响全球的经济生态。
二、从工业文明到网络文明
18世纪的工业革命,人类用蒸汽机放大了人的劳动能力,从而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力内涵,让人类社会具有了快速发展的基础,有人做过估算,最近两百年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比其它所有时间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的十倍还要多。面对人类借助机械所表现出来的空前的创造力,人们一度认为“人+机器”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工业生产通过精细化分工把工人变成了机器的一部分,并用一种层级化、职能化的方式来组织企业和社会。于是“成熟的生产线”+“低成本的劳动力”就成为了很多企业为了创造巨额财富而追寻的目标。也正因为如此,劳动力密集且成本低的地方,就是传统规模化制造企业的天堂。
所以,工业文明的特征就是人利用机器的大规模分工、协作,其遵循的基本上是一种“分解”的思维模式。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了工业文明的进程,从而让科学技术逐渐变成了第一生产力,并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分工的精细化。
互联网最早出现在美国军方,是为了解决信息安全备份和快速传输等问题而诞生的。人类最初看到的只是计算机的连接,或者说是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的连接。但随后大家发现,计算机互联带来的更大价值是信息的互联,信息大范围、快速、准确的互联互通,会大大提升传统工业协作的效率,于是一场以信息互联为基础的产业革命悄然发生。随着互联网逐渐大众化,我们进一步意识到,互联网真正的价值应该是人的互联,而不只是信息的互联。当每个人被连接在一起的时候,人的社群化聚居方式发生了改变,从而会大大改变他们的社交方式,进而会改变人类参与商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方式,于是整个人类社会构建的商业社会基础发生了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当每一颗大脑的智慧被连接在一起的时候,人的创造力将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于是人类就进入到一种新文明之中:网络文明。
网络文明是人类文明进化历程中的最新阶段,如果用人类群居的方式来做划分,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文明的进化人类群居范围在逐渐的扩大,原始社会以穴居的小部落为主,农业文明以村庄为主,工业文明以城市为代表,而到了网络文明阶段,以社交网络为代表的人与人的连接,让人类文明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网络文明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个体层面:规模思考。网络文明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于地球上人的广泛连接。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思考更多的是一种个体行为,而当人被广泛连接之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与他人的连接而更快地获得知识、更广泛地思考问题,从而让思考从一种个体行为演化为一种群体行为,形成了规模化思考。规模化思考大大改变了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特征,改变了人类创造知识、传播知识的方法,通过思维的互联提高了个体的创造能力,从而变成了一种新生产力。
2)群体层面:个性传播。当社交化把人类的头脑连接在一起的时候,人类的群体行为特征也发生了改变,人群在信息广泛互联的同时个体意识变得更强烈。社会从工业时代的“强组织、弱个体”逐渐向网络时代的“弱组织、强信息、强个体”的方向发展。个体在社群文化之中成为了重要的中枢力量,从而把工业文明中原有的工业化传播转变为依托民众力量的个性化传播。
3)资源层面:“连接”资源。历史上,随着劳动工具的改变,人类所掌控的资源内容经历了不断地演化。农耕时代的土地、工业时代的矿产都是支撑人类发展的巨大的资源。进入互联网时代,孤立的产品、个人被逐渐连接在一起,从而让海量的“连接”转化为一种人类新的资源,新经济的价值也就在于如何在这样的资源之上建立一种新的商业运营模式。
4)市场层面:多边市场。由于所有人、所有商品都是互联的,每一件商品、每一个企业都不再是孤立的,而是要融入到广泛互联之中。于是企业所面临的就不只是工业时代单纯的工业品市场,而是由商品互联所带来的多边市场,企业的经营也就变成要从多边市场中获取价值。这是导致传统产业出现问题的重要因素,它使得传统产业逐渐向多边市场下的全新经营模式转变。
网络文明因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资源、组织方式发生了改变,从而引发了生产力革命,并进而导致经济上的飞跃和变革,使得中国迎来了新的人口红利时代。
三、从“劳动力人口红利”到“智慧人口红利”
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因为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迅速吸引了大量工业企业进入中国,并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随着我国劳动制度的完善和国民素质的提升,这种完全依托于传统工业生产范式的“劳动力人口红利”经济模式已经难以为继。2016年,广东东莞的工人人均工资超过4000元,亚洲最大的制衣公司之一晶苑集团准备解散“数百名好不容易招来的熟练缝纫工”,而转向越南或柬埔寨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进行生产。当这些逐利的传统工业企业离开中国的时候,也正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时候、是重塑我国经济形态的时候。未来的中国,依然大量需要制衣、制鞋企业,但一定不是现在的传统企业,而是依托新经济规律的全新的制衣、制鞋企业,因而在某种意义上,传统企业的离开恰好去掉了我们不需要的那部分产能。问题是,我们需要一种什么样的产能来替代呢?
首先,产能一定是高附加值的。附加值的提升才能够负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就使得这种类型的企业一定不能只是依靠工业品的价值来经营,而是要充分利用“连接”这种资源,从产品以及客户的“连接”之中来寻找附加价值。这样的产业才能适应中国未来劳动力市场的需要,适应中国发展战略的需要。
其次,产品内涵一定是不同的。附加值的提升要求产品的内涵一定要发生变化,而不再是传统的工业品。新的商品必须要拓展其内涵,使其包括信息属性、连接属性。这些属性会赋予商品充分的网络效应,从而改变商品的创新、设计、生产、营销、使用、回收等全生命周期。企业的经营也就必须对这一全新的商品生命周期进行支持。
第三,产业必须是智慧密集型的。原来的传统产业往往是劳动力密集、或者是技术密集型的,这种产业是工业时代的特点,是适应了工业文明的生产力特征的,工人在这种产业中的作用往往是机器的延伸,他们最大的价值是劳动力。而新产业中的“工人”最大的价值是他们的智慧,每个人在企业中智慧的最大化释放,变成了新企业的主要特征,从而让新兴产业变成了是智慧密集型的产业。
适应于这种新产能的诞生,一种全新的劳动人口正在形成:他们互相连接、具有远高于从前的知识获取能力和信息掌握能力、具有空前的创造力。这种新的劳动人口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他们的价值创造能力大幅度提升,从而通过贡献智慧让中国的人口优势能够继续存在,我们把这种新型的人口红利称为“智慧人口红利”。
“智慧人口红利”意味着人口数量通过互联网的连接可以演化为经济实力,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个体能力增强:社交学习
互联网时代的个体与工业时代相比具有了更大的社交范围,从而让个体能够通过社交获得更多的知识,这让知识的创造和传播都发生了变化。
在工业时代,人类通过大学等科研机构创造知识,通过学校和媒体传播知识,历经几百年形成了现有的教育体系,并逐渐形成了一种人才成长的范式。这种教育模式基本上是一种“1对N”的传播模式,也就是一个老师对N个学生。社交媒体的出现让每个人都变成了“老师”,同时每个人也都是学生,个体可以从自己社交网络中的任何人那里获取知识,也就是“N对N”的学习模式。“N对N”的学习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在线学习扩大了知识传播范围。通过大规模在线课程MOOC(MassiveOnline Open Courses),一位老师的授课可以有数以十万、百万记的学生来听课,大大扩展了传统的课堂,扩大了知识传播的范围和速度。
其次,社交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与朋友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能够让个体的在某种知识的学习中效率大大提升。同时,因为个体可以很容易参与到不同学科领域的学习社区之中,也大大扩展了个体知识掌握的广度。
最后,大数据学习揭示学习规律。在社交学习环境中,可以记录所有个体社交学习的全过程,从而能够积累下海量的历史数据,而这些数据中不仅仅记录着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同时还蕴含着大量的人群学习、知识传播的规律,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无论是对后人还是对企业都具有巨大的价值。
2)创新模式改变:头脑互联
人的大脑是人类社会中最为重要信息处理单元,当所有人的头脑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相互连接,其所带来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两个个体的简单叠加。透过社交网络,每个人的能力日趋多元化,个人的创造力和企业的创新能力也相应发生了改变。
个人的创造力不再局限于某个专业领域,而是可以延伸到个体兴趣所涉及的每一个领域。个体所要求的创新回报也不再只是简单的物质回报,而是可以包括兴趣满足、社交满足等多种回报形式。于是每个个体可以依据不同时间自己的兴趣参与到不同的创新之中,这造就了数以千万计的威客(Wit key)的出现。
企业的创新也不再只是研发部门或某个科研机构的事情,而是可以采用众包的模式,由个体组成的智慧网络来完成。因为没有了原来的专业限制,不同领域的创新力量可以相互借鉴,因而会大大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为企业创造出不同的技术和不同的产品,例如在服装领域的threadless.com等。
3)组织效率提升:自组织
就威客而言,个体在组织关系上不会隶属于某一个特定企业,而是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加入某个企业的创新项目之中。于是,企业的组织模式也逐渐地往大众参与的自组织方向发展,从而能够整合全球智慧帮助企业运行管理。无论是企业的研发还是设计、营销等经营活动,都可以用“众包”的形式让路给各种威客,而这些威客也就成为了企业的虚拟人力资源。将来企业竞争力的高低不只取决于拥有的实体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还要看拥有的虚拟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自组织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了组织内外相互关联的个体力量,从而改变了组织的基本能力,这些能力通过合理的分配利用,有可能会大大提高组织的效率。同时,因为组织流程的变化和参与者动机的不同,组织运行的成本也会出现很大的不同,并有可能大大低于传统的组织运营成本。
基于上述三点,企业在“智慧人口红利”时代的人力资源用法和“劳动力人口红利”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导致了组织运营模式的变化,也就是所说的企业转型。所有转型的基础都必须是针对不同的人群,包括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人群的特征。这种组织模式的变化对盈利和非盈利型的组织都是适用的。
四、开发“智慧人口红利”的机制
“智慧人口红利”为社会创造了新资源,从而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尤其对中国这样的人口密集型国家,开发“智慧人口红利”将让人口众多在某种意义上不再成为负担,而让人口成为互联时代的智慧源泉和国家财富。
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个人层面都要做好开发“智慧人口红利”的准备,摸索建立合适的机制,利用这些新机制为国家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财富。为此,我们应该考虑:
1)树立新人口红利意识、全面提高国民的新经济认知。通过宣传教育,让领导干部从哲学层面清楚互联网时代我国面临的新经济机遇是什么以及发展新经济的基本思路;让企业懂得转型的基本路径和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的新经济思维,明白如何利用新人口红利创造财富;让广大国民清楚在互联网时代中国所具有的人口红利优势,每个人自觉有意识地与时代融合、正确应用互联网、加入网络社会的建设之中,就是对国家发展的新贡献。
2)政策先行、加快互联网时代的新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在社交网络时代,因为信息的日益透明和社会组织模式的变化,急需一系列新的社会基础设施用以支持新经济的发展。比如基于社交网络的征信体系的建立,国家应该研究人作为网络社会一员在网络上的信用表现衡量方法,并把它作为个人或者企业征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关于跨组织的互联网上的身份管理国家也应该有相应的法规制度,从而促进网络世界的公平快速发展。还有,在企业层面如何建立一种面向人人参与的运营模式的税收机制,等等,这些问题都必须要尽快加以研究并进行引导和解决,千万不能一刀切地禁止新经济的发展。
3)鼓励创新、教育为先,转变知识创造和传播的方式。人的能力增强与互联,是“智慧人口红利”时代的标志。在互联网时代的中国社会网络中,每一个节点能力要增强、每两个节点间的连接要坚实,这都需要国民知识水平的全面提升。随着社交学习网络的增加,国民具有了更多加入社会网络自主学习的可能性,为此应该鼓励个体的社交学习,适时推出网络上的技能证书、学位体系,鼓励网络“自学”成才。在有限的教育投入下,进一步实现社交化学习的全国覆盖,从而实现教育行业的全面互联网化。教育行业同时也要研究知识创造与传播的互联网模式,敢于突破传统、在虚拟世界里打破原有的学科划分,整合全球智慧资源进行知识创造,并尽可能利用“N对N”的教育模式,成百倍地提高知识传播的效率、促进全民素质的提升,进而提高中国人口网络的价值。
4)丰富产品内涵、加快其它传统行业互联网转型。除了教育行业,其它行业的转型也要加快进行。转型的基本思路就是要能够利用“智慧人口红利”创造价值。如前所述,人类的生产活动时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当企业面对的是“人口网络”的时候,传统的产品必须要增加其信息内涵,才能适应这种人群的需要。所以,传统产业可以从自己的产品入手,一方面不断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和产品制造能力,另一方面要为产品注入互联网内涵,通过让产品智能化、数据化,让自己的产品网络和客户网络一致,在为客户创造新价值的同时,企业找到新的发展空间。
虽然人类即将进入网络文明时代几乎成为大家的共识,但互联网经济在全球还处于发展初期,各国都在探索发展互联网经济的理论,并力图能够建立新的机制来在新经济发展中取得领先。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开发中国的“智慧人口红利”是中国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能够在下一轮的竞争中领先的重要基础。上述的四点只是开发机制的初步想法,具体做法还需要在国家、企业、个人不同层面有步骤地落实。
五、结论
当人类文明迈入一个新阶段的时候,古老的中华民族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抓住这一机遇需要我们在理论上要有前瞻性的认识,在政策上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布局,在行动上有切实可行的手段。本文从“智慧人口红利”的角度粗浅地探讨了中国发展互联网经济的一种新视角,力图从这一视角为中国的新经济发展和企业转型提供一定程度的理论支撑。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从根本上说,发展的不竭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9亿多劳动力、1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我们最大的资源和优势”。这一优势在“智慧人口红利”时代将会更加突出,通过智慧的互联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将会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从而让中国的劳动力转变为基于人口网络的巨大创造力,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时指出:“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构建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客多方协同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制”。这一论述也进一步奠定了中国发展新经济的基础,在万众互联、万物互联的时代,中国必将进一步发挥人口网络的优势,形成基于“智慧人口红利”的新经济生态,为人类创造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财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