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知识
高世楫:下一代生产革命是现实的革命
来源:
如何理解第N次工业革命 目前人们有多种方式、用多种分析框架理解工业革命/产业革命的内涵,划分工业革命时代,而每一个时代都有其主要产业技术及主流生产方式,并由此决定那个时代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 无论杰里米-里夫金眼中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是克劳斯-施瓦布眼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其核心内容,就是上世纪后半页开始的信息革命现在进入了后半场。 无论是能源技术、材料技术,还是生物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本质上都是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高度发达并向其它领域渗透或与其他领域深度融合的结果,是信息通信技术为其它领域提供此前难以企及的工具和手段的结果! 过去十年,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其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就是2016年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狗”AlphaGo第一次在曾被认为不可能战胜人类的围棋领域中打败了世界围棋冠军。 这引发了人类关于从工业机器人到智能机器人的各类机器人全面替代人类工作后,大部分人无工作可做的讨论。 研究表明,1990~2007年间,自主运行、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以及多用途的工业机器人对各行业的渗透、特别是对汽车生产线等装配行业的大量使用,减少了美国制造业就业和削弱了工人工资水平。 当技术预言家科兹威尔(Ray Kurzweil)所预言的智能机器超过人类的“奇点时刻”似乎就要来临之时,人们此时并不再特别关注这将是第几次工业革命了,因为当机器人可能替代人类完成大部分工作时,人类需要认真思考自身发展的方向和存在的意义了! 下一代生产革命是现实的革命 不管人们现在或将来如何划分产业革命的代际,一个基本的共识是,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其核心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进入新阶段,数字化深入生产消费各个环节、经济社会政治所有领域,新的产业革命、工业革命和社会革命正在展开。 过去十年从发达国家的各种面向未来的战略,如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2010)、“德国工业4.0”(2013),到印度“国家制造业政策”(2011)、 “中国制造2025”(2015)等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应对,我们都能感受到生产革命来临的气氛。 面对技术革命、生产革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会各不相同,利用新技术解决问题的重点领域也各不相同。但一个共同的议题,就是要在追求各自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共同面对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性问题。 由于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建立在大量能源消耗基础上,应对气候变化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减少能源生产和使用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绿色发展。 对发达国家而言,低碳几乎是绿色的全部含义,但对发展中国家,绿色在现阶段更多是指减少传统污染物排放对大气、水和土壤的污染,当然也包括减少二氧化碳。 从这个角度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这一轮生产革命中的最大交集,就是都希望能够加快清洁、低碳能源和清洁生产技术发展,使人类实现普遍繁荣的过程中,减少对生存环境的破坏、确保地球村的可持续性。 可以说,目前人类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有资格畅想科技发展、畅想共同繁荣。在思考当前科技进步如何带来新生产革命时,我们必须尊重科学规律、尊重经济规律。 比如,尊重科学规律,我们就必须明白,我们永远需要用能源来生产另外一种能源,这个过程中有能源消耗和熵增加,永动机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由于存储比特与存储电子的方式不同,信息的互联网与能源互联网是不同的,知识可以以比特的方式,拷贝无数次并长久存储在多个地方,能源却不能像信息那样可以分享和易于存储。 科学规律决定了某类技术可以服务于人类的可能性,而经济规律则决定了在什么情况下哪些技术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率。 尊重经济规律,就是要认识到,只有产品有市场竞争力,生产才能持续下去。政府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补贴企业以支持其建立技术能力,从而使一个国家获得战略优势,但没有哪个国家有能力长期补贴多个产业而不拖跨整个经济。 目前有多种碳储存技术可以封存温室气体但成本高昂,不能指望收入水平仍然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在现阶段要解决了碳封存问题才能发展其急需的电力工业、实现居民用电普遍服务。 风能、光能等绿色低碳能源,只有其成本下降到一定水平,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才能够大量使用。 中国具备应对下一代生产革命的良好条件 无论我们以什么方式描述正在发生的产业革命、正在经历的世界变革,我们都会感受到巨变来临的气息。 不但中国充分认识到下一代生产革命对我们的挑战和带来的机遇,OECD关于下一代生产革命的报告也有专门一章讨论中国积极应对挑战的战略和实践。在下一次生产革命中,中国无疑将会是拥抱这一革命的最重要国家之一! 从中国过去三十多年转型发展的成功表现,到最近十年为面向未来所做出的主动部署,特别是为解决中国严峻资源环境约束、迎接国际竞争挑战而采取的积极行动,我们都有充分理由对中国在新一代生产革命中抓住机会更上层楼保持乐观。 从一定程度上,中国成功迎接下一代生产革命,承载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繁荣、人类社会实现持续发展的希望! 中国不但在钢铁水泥生产、铁路公路建设等工业时代必不可少的基础材料和基础设施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大规模高速度工业化的奇迹,而且在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实现了从落后到加速追赶,开始同发达国家并驾齐驱并局部领先。 经过加入WTO后15年快速发展,中国产业基础更加坚实, 企业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产业经验, 在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组织能力提高了,同时上下游产业配套、基础设施、法律金融服务等外部环境也大大改善, 使我们能够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合格的产品(将过去只存在于教科书中的大规模生产发挥到极致!)。 这是中国制造业的整体优势, 其它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短时期都难以复制。在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和德勤公司做的全球制造业评估中,连续三次将中国制造业竞争力评为全球第一,但同时也预测,由于美国能源成本低、高技术领域优势明显,有望在2020年超过中国成为制造业竞争力最强的国家。 总体上看,我国有规模巨大层次丰富的国内市场、发达的基础设施、多元的企业组织、不断改进的国家创新体系、巨大的人才资源供给等多种条件,在智力劳动与技能劳动“双密集”的新兴产业,中国的竞争优势明显。这些产业“智力密集”,一般发展中国家做不到;这些产业“技能劳动密集”,发达国家做不了。 但是,如果不加速推进全面改革,健全和完善制度,我们这些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而其他发展中国家如果找到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战略,就可能在很多领域形成对中国的相对竞争优势;发达国家如果利用新生产革命的机会实现再工业化和产业智能化,同样可能形成对中国的竞争优势。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向夹击下,中国经济竞争力将大受影响。 中国要立足解决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面向新的技术革命,或者第三次、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应该坚持面向未来,立足于用全新的思维和技术解决中国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我们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立足于为发展中大国找到经济增长、生态良好、人民生活幸福的发展道路。 当我们致力于解决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问题时,我们立足于用成本最低、效益最大的方式,利用各类有效技术,包括最新技术发展,我们就可以走出一条“需求诱致的创新”道路,这种创新有别于处于技术前沿发达国家更多地依靠科学发明推动技术创新的道路。中国找到了一条自身独特的发展道路,对人类其他40多亿发展中国家人民脱贫致富实现现代化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从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社会,中国靠为全世界生产产品!要进入高收入社会,中国还需要依靠为另外40亿人的现代化提供性价比最好的装备和能源!且从一定程度上,中国成功迎接下一代生产革命,承载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繁荣、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希望!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高世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文章为个人观点,与供职单位无关。)